既要物質富足,也要精神富有
編者按:2023年10月,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并系統(tǒng)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,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高舉起我們黨的文化旗幟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,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下,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、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國家高端智庫與光明網聯合推出“理響中國·文化旗幟”(黨校公開課第十四季)專題視頻。
本期由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王煦解讀“既要物質富足,也要精神富有”。
引言:展現在大家面前的,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區(qū)的北京城市圖書館。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,這里擁有800萬冊的海量藏書,可以全天候滿足市民對知識的渴求;開館一年內就舉辦了3400多場文化活動,線上線下惠及讀者1800萬人次;各種先鋒設計交相輝映,被認為是“未來圖書館偉大范例”。
在寸土寸金的現代化大都市,我們?yōu)槭裁匆ù罅飧氵@樣地標式的文化設施?那是因為,搞建設謀發(fā)展,物質要富足,人的“口袋”要鼓,“腦袋”也不能空!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共舞,才能舞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圖景。

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,是人類認識世界、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總括和結晶,二者交相輝映,合力推動國家發(fā)展、文明進步??v觀人類歷史,那些能夠長期保持繁榮昌盛的國家,大都在創(chuàng)造了強大物質文明的同時,也創(chuàng)造了足以引領時代的精神文明。我們中國就是這樣,五千多年文明長河中,四大發(fā)明與經史子集同輝,長城運河與禮樂教化并重,歷代中華先民同時創(chuàng)造了輝煌豐厚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,也深知二者協調發(fā)展的必要性。當年孔子就說過,治理國家要“富而后教”,先讓百姓富足起來,再施行人文教化,讓民眾明禮崇德,“富”與“教”結合,國家才能強大。這種理念,在今天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。
當前,我們正致力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。2024年,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35萬億元,每天生產8萬多輛汽車、340萬臺智能手機、超過4.7億件快遞在寄送,中國發(fā)展的蓬勃活力有目共睹。但物質文明的迅速發(fā)展并不意味著精神文明的必然進步。現在社會上,不乏一些思想道德滑坡、人際關系淡漠的現象:有的人推崇“佛系”,安于“躺平”;有的人“一切向錢看”(錢是金錢的錢),甘于做“精致的利己主義者”;還有的人庸俗奢靡、“娛樂至死”。這些都提醒我們:要追求物質豐盈富足,不能任由精神“饑餓”扭曲。否則國家就會失魂落魄、誤入歧途。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,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,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。同樣,中國式現代化也不能一邊拼命積累財富,一邊信仰缺失、物欲橫流,而必須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樣極大豐富的現代化。

所以,一方面,我們要持續(xù)加強物質文明建設,俗話說“手里有糧,心里不慌”,要不斷以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,來夯實國家強盛、社會進步的基礎。要探索怎么讓物質基礎“搭臺”,精神文化“唱戲”,充分發(fā)揮物質文明建設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。我們國家一些邊遠地區(qū),各族群眾曾經受制于相對落后的經濟、交通條件,文化程度有限,眼界、思想也不夠開闊?,F在隨著區(qū)域協調發(fā)展、新型城鎮(zhèn)化這些國家戰(zhàn)略的推進,很多人進廠務工,逐漸適應了現代生產生活方式,掌握了新知識、新技能,甚至接受了普通話培訓,不但掙了錢,精神面貌也顯著改變,充分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發(fā)展對先進文化傳播的帶動效應。
另一方面,我們也必須持續(xù)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。“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”,古人講“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”,思想道德、價值觀念就像高墻巨柱,支撐著國家大廈屹立不倒。今天,我們肩負著新時代的文化使命,更要主動出擊、有所作為,持續(xù)聚焦推動文化繁榮、建設文化強國,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、自信自強的共同思想基礎。
這些年,大家都能感受到,通過持續(xù)不懈的精神文明建設,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(yǎng)不斷提升。越來越多的善行義舉正在我們身邊涌現:給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免費提供飲食的餐館老板;飛奔上前接住電梯上滾落的嬰兒車的外賣小哥;為支援貴州抗擊水災,跨越4000公里,捐出11頭牛和20萬現金的新疆大叔……一點一滴的關愛和善舉,正在匯聚成“中國式團結”的強大精神動力。
不但如此,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還為物質文明進步與經濟社會發(fā)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助力。我們的文旅產業(yè)、文創(chuàng)產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正在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“雙向奔赴”。

這個由中國企業(yè)孵化、推廣的拉布布(LABUBU)玩偶,憑借獨特的“丑萌”外觀、“開盲盒”的消費模式,不僅創(chuàng)造了驚人的銷售業(yè)績,更深層次地滿足了當代年輕人的情感陪伴和精神消費需求。從北京拍賣會上的高價落槌,到洛杉磯、牛津街頭年輕人排隊搶購,拉布布不僅僅是一個商業(yè)成功案例,更清晰地表明,富有創(chuàng)意的文化產品能夠直擊人心、傳遞情感,有效增強文化自信,是精神文明建設結出的碩果。同樣,米哈游作為原創(chuàng)IP的構建者,通過游戲這一現代載體,讓文化價值為商業(yè)成功賦能,走出了雙贏的發(fā)展路徑?!渡衽^》以京劇元素結合現代技術傳播海外,《原神》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屢登國際主流市場榜單,這種以IP為核心、以技術為支撐、以文化為內涵的創(chuàng)作與傳播,正是精神文明建設融入現代數字生活的生動體現。

這些案例表明,精神文明建設的豐富成果在愉悅大眾身心、振奮社會精神的同時,也正實實在在推動經濟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譜寫出中國發(fā)展的輝煌篇章。
其實,物質夯實文明基礎,精神提升文明內涵,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本就是一體兩面,不可分割,更不能偏廢。今天,二者好比國家發(fā)展、民族復興的兩個翅膀,只有比翼雙飛、同頻共振,中國式現代化才能順利推進,我們的偉大中國夢才能成功實現。“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,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?!边@是我們的理想、我們的信念、也是我們奮斗的方向。
相關閱讀:
【理響中國·文化旗幟】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(tài)
[ 責編:劉夢甜 ]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