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業(yè),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硬道理,在促進易扶點群眾真脫貧、早致富過程中,是首要的選擇,做好這篇大文章,就是授人以漁。
來源:中工網 2022-01-26“薪莫愁”平臺用“大數據+人力資源”保障農民工工資的做法,就是一種創(chuàng)新之舉,是為有效治理欠薪加多一道保障繩,也是打通治理欠薪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。
來源:中工網 2022-01-25
這些“全國最美”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的做法,為貴州建設更多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借鑒,為全省建設更好的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奠定了基礎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12-27即便是在網絡世界里,那些將“躺平”喊得震天響的人,他們私底下也許比你更努力,更下苦功夫,只是你看不到他們的真實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12-23這些新就業(yè)形態(tài)勞動者入選“最美勞動者”傳遞出明確的信號,那就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一個“新藍領”的勞動者群體正在走向社會舞臺,并服務于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場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11-28常言道,壓力之下,方顯英雄氣概。市場難做,最能顯示出一個經營者的應變能力和抗壓能力,是迎難而上,殺出一條血路,還是原地放棄認輸?
來源:中工網 2021-11-16
在此次技能大賽中,一些新工種讓人眼前一亮:工業(yè)機器人操作工、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、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等,可以看出,新興產業(yè)催生了一批新工種新崗位的“誕生”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10-27
貴州的職業(yè)技能培訓基礎平臺建設,以高質量發(fā)展為統攬,以就業(yè)為優(yōu)先,將不斷推動公共實訓基地共建共享,不斷健全就業(yè)公共服務體系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10-26紀念一位科學家,就是致敬科學精神,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氣質廣為傳播,發(fā)揚光大,讓更多的人,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了解他們,并告訴他們,這樣的偶像才是最亮的“星”!
來源:中工網 2021-09-23貴州工會組織把民生小事做好做實做細,為基礎一線的勞動者實實在在地排憂解難,服務“走心”,如春風化雨,群眾暖心,他人不言,下自成蹊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08-11
7月16日,煙臺理工學院文法學院“如畾貫耳”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威海劉公島中國甲午戰(zhàn)爭博物館,以甲午中日戰(zhàn)爭背景為依托,開展緬懷先烈精神,追尋紅色足跡的教育學習實踐活動。
來源:中國青年網 2021-07-29期待有更多特色課程內容的暑托班出爐,讓暑托班真正紓解雙職工家庭暑期孩子無人看護的困難,同時,讓孩子在班里待得開心而有收獲,讓職工放心而滿意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07-27
讓更多的年輕一代了解“非遺”,并加入到保護隊伍中來。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需要保護好,保護是第一要義,保留最原本的歷史韻味,讓人們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歷史氣息、歷史文化。如新上榜的思州石硯,是岑鞏縣的特產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06-29
6月18日是第5個貴州生態(tài)日。貴州省內各大學及中小學,以及社會公益組織紛紛開展環(huán)境文化的宣傳活動,其用心不言而喻,就是通過這種方式,強化社會公眾的生態(tài)保護意識,進而尊重自然,敬畏大自然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06-25
戶外勞動者服務驛站,作為為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、交通警察、快遞小哥、出租司機等戶外勞動者打造的一項“觸手可及”的貼心服務,雖不是重大工程,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,需要調動企業(yè)等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,并持之以恒地去執(zhí)行。
來源:中工網 2021-05-27